| English | 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投稿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技术文献

东北东部山区11种温带树种粗木质残体分解与碳氮释放

时间:2010-05-14 11:21:05  来源:植物生态学报  作者:fyw  [打印版]

东北东部山区11种温带树种粗木质残体分解与碳氮释放
张利敏 ,王传宽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植物生态学报    2010 34 (4): 368-374    ISSN: 1005-264X  CN: 11-3397/Q  

摘要  采用长期定位跟踪实测方法, 比较分析了我国东北温带森林4个水热状况不同的立地条件(红松(Pinus koraiensis)人工林、硬阔叶林、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林和林外空旷地)下11个温带树种粗木质残体(CWD)分解初期3年中的碳氮动态及其影响因子。测定树种包括: 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山杨(Populus davidiana)、紫椴(Tilia amurensis)、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蒙古栎、色木槭(Acer mono)、春榆(Ulmus japonica)、红松、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和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结果表明: 在分解过程中, 所有树种CWD的碳浓度没有明显变化(p > 0.05), 但其干重、碳密度、氮浓度和氮密度均随分解进程不同程度地减小, 碳氮比(C/N)则增大, 而且树种间差异显著(p < 0.001)。针叶树种的CWD分解速率显著地低于阔叶树种, 其中白桦的3年CWD干重损失率(65%)约为兴安落叶松(22%)的3倍。径级大的CWD分解较慢。CWD分解与碳氮释放均与CWD的初始N含量呈正相关, 而与初始C/N呈负相关。4个立地条件下CWD的干重和碳氮含量的变化差异不显著, 均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趋势。该研究指出, 在分解初期的前3年中, CWD基本上是一个碳源和氮源。

来顶一下
近回首页
返回首页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文章
利用轻轨公共交通平台监测城市范围内的温室气体和污染物 (应用LGR便携式温室气体分析仪,NO2分析仪)
利用轻轨公共交通平台
应用LGR CO2同位素分析仪对幽门螺杆菌患者进行糖尿病的无创诊断
应用LGR CO2同位素分
应用ABB LGR分析仪与双标水法(Doubly-Labeled Water Method)显著地促进人体能量消耗的评估
应用ABB LGR分析仪与
中欧地区混合农业地区塔楼表面大气N2O测量的第一批结果
中欧地区混合农业地区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