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

LICA United Technology Limited

服务热线: 13910499761 010-51292601
企业邮箱
新闻资讯 News
News 新闻详情

一篇甲烷研究论文的读感

日期: 2018-04-28
浏览次数: 44

Biogeosciences, 5, 937947, 2008
www.biogeosciences.net/5/937/2008/
© Author(s) 2008. This work is distribut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3.0 License.
Biogeosciences
Effect of UV radiation and temperature on the emission of methane from plant biomass and structural components
I. Vigano1, H. van Weelden2, R. Holzinger1, F. Keppler3, A. McLeod4, and T. R¨ockmann1
1 Institute for Marine and Atmospheric research Utrecht (IMAU), Utrecht University, Princetonplein 5,3584ED Utrecht, The Netherlands
2 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and Allergology Utrecht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Utrecht, Heidelberglaan 100, 3584CX Utrecht, The Netherlands
3 Max-Planck-Institute for Chemistry, Joh.-Joachim-Becher-Weg 2, 55128 Mainz, Germany
4 School of GeoSciences,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Crew Building, The King’s Buildings, West, UK
Received: 7 December 2007 Published in Biogeosciences Discuss.: 21 January 2008
Revised: 8 May 2008 Accepted: 1 June 2008 Published: 26 June 2008
 
摘要: 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活着的植物和分离的植物体能够在有氧情况下产生数量惊人的甲烷。这些研究在科学界甚至社会中引起了激烈的争论。许多研究有着相反的意见,其中一些研究质疑将实验室的研究扩展到全球尺度是否可行,另一些则认为是实验的误差导致了错误的数据,并且有两个研究(其中一个是基于稳定性同位素)在近期报道植物不能释放出CH4。因此我们根据许多独立的试验,分别测试,干的植物样本,分离的鲜植物体,以及植物的组成部分(木质素,纤维素,胶体等),在UV的照射下,或者在升温的情况下有明显的甲烷排放。UV几乎是瞬间引发甲烷排放,因为我们可以断定这是一个光化学过程。而长时间的辐射试验表明CH4库的容量是极端巨大的,比实验中吸附和稀释带来的误差大很多个数量级,所以不可能是试验误差造成的错误。纯13C植物叶片释放的13CH4和普通叶片释放普通CH4的速率相同。
 
简介:甲烷(CH4)是仅次于CO2重要的第二号温室气体,也是大气中含量最丰富的有机气体,因此是大气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Forster et al., 2007)。在已发表的文献中,认为甲烷主要由在湿地,稻田,垃圾填埋场以及反刍动物的胃肠道中的厌氧细菌制造的,或者是由燃烧化石燃料或者生物体产生的。甲烷最主要的汇是在对流层中与羟基发生反应移除。土壤中的微生物作用和同温层中吸收是相对小的汇。最近,(Keppler et al., 2006)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他在实验室试验中发现活植物体,植物凋落物,以及植物胶体可以在有氧情况下释放CH4。尽管他们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但是结果仍然受到了质疑,在Keppler的文献发表以后,尤其是第二点,外推全球的甲烷源被广泛的批评,一些研究计算出的植物甲烷源要小很多(但是这小得多的数据,依然在全球甲烷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Butenhoff and Khalil, 2007; Ferretti et al., 2006; Houweling et al., 2006; Kirschbaum et al., 2006, 2007; Bergamaschi et al., 2006)。当然,在进行更多的测量前,任何的推算都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举例来说,我们不知道,植物的各个部分(根,叶,茎杆)甲烷的排放强度如何,也不清楚环境因素对排放的影响如何,而这些不确定性在Keppler2006(Methane emissions from terrestrial plants under aerobic conditions, Nature, 439, 187191, doi:110.1038/nature04420, 2006.)发现此现象时就已经提出。换一种说法,如果真的存在一种有氧的甲烷生成机制,那么倒的确可以解释一些现象,而这些现象表明有一些较大的甲烷源。比如最近的卫星和飞行器观察结果显示,在热带雨林地区有一个强的甲烷释放源。(Frankenberg et al., 2005; Frankenberg et al., 2006; Miller et al., 2007),但是地面观察网络的甲烷排放数据比卫星数据还差很多,需要更多的甲烷排放源(Bergamaschi et al., 2007)。还有,在1500AD年前的冰芯中甲烷有着更高的13C含量,(Ferretti et al., 2005) 但是一般认为前工业时代的甲烷主要来自于低13C的湿地排放,这很难符合。最初的解释是前工业时代的生物燃烧带来的高13C含量,但是新的数据显然在全新季(Holocene)含有更高的13C含量,所以这个解释是很难成立的(Schaefer et al., 2006)。固然高水平的燃烧是可能的,但是植被的大量排放,也应该是可以接受的。(Houweling et al., 2006, 2007)。直接的大气测量也证实甲烷由植物排放。(Crutzen et al., 2006; do Carmo et al., 2006; Sanhueza and Donoso, 2006; Sinha et al., 2007)最近的研究报道在内蒙古草原上的灌木释放甲烷,但是草本没有发现此现象,但是不排除草本释放的可能。(Wang et al., 2007)。

因此科学问题是,没有微生物的作用,在正常气候条件下,植物会排放多少甲烷,以什么机制排放。最早从事此类研究的是Dueck et al., (2007),但是并不肯定他的结果,一株在纯13C环境下生长的植物(这样的植物应该只释放13CH4)并没有释放出13C的CH4。Beerling et al. (2008)报道C3和C4植物不排放甲烷,但是认为存在一个光合有效辐射外的特定波段的光谱可以激发一个非酶过程。不过,对于我们已经发现的现象(比如Keppler 2006 年的稳定性同位素实验)的最好的假设是,植物直接排放甲烷。
 
    面对已经出现的(关于植物能排放甲烷)反驳,我们设计了一系列测量试验,以验证是否真的存在一个有氧情况下的甲烷产生机制。为了排除潜在的活体植物的并发因素,我们严格挑选干的和新鲜的植物体,以及选用植物的组织,胶质,木质素和纤维素。我们应用动态流动反应容器,以避免固定容器带来的潜在差误。(开路闭路??)所以,与光合呼吸相关的因素也不成为干扰,我们不必稳定CO2的浓度,也同时消除由于蒸腾带来的高浓度水汽。
   点击查看原文


News / 相关新闻 More
2024 - 12 - 02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北京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站、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先进计算与数字工程研究所主办,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英国ASD公司、美国Resonon公司、加拿大ITRES公司、美国Campbell公司协办的“2024年碳中和背景下生态系统多要素观测技术学术交流会”在线上召开。会议邀请了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周伟奇站长和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孙宝宇总经理做了开场致辞,此外还邀请了来自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数字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宁夏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九位专家学者分享报告。     会议围绕生态系统碳源碳汇观测技术的前沿问题与挑战、多要素联合观测技术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多源数据融合与综合监测技术的应用研究进展、技术在碳中和战略中的应用与前景、全球与区域气候变...
2024 - 11 - 20
参会时间:2024年11月26日主办方:中国科学院北京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站;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先进计算与数字工程研究所协办方: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英国ASD公司;美国Resonon公司;加拿大ITRES公司;美国Campbell公司01 会议背景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的背景下,2024年各国纷纷加快了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实施进程。中国在推动“双碳”战略过程中,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并在多个领域取得显著进展。然而,全球极端气候事件的频发也表明了当前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不确定性。因此,深入理解生态系统的碳源碳汇功能,利用多要素观测技术进行全面监测,已经成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天空地一体化观测技术,如SIF植被遥感、湍流涡动通量、多通道土壤呼吸和同位素观测等技术,在评估生态系统碳通量、揭示碳源碳汇动态及其驱动因素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推动生态系统多要素观测技术的发展,...
2024 - 11 - 14
11月8日至10日,第九届全国数字山地学术研讨会在成都理工大学顺利举行。此次会议由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国国家委员会数字山地专业委员会(简称数字山地专委会)与成都理工大学联合主办,成都理工大学地理与规划学院、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深时地理环境重建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数字胡焕庸线研究院以及四川省地理学会共同承办。本届研讨会的主题为“智慧山地,共筑绿梦:数字力量赋能山区绿色发展”,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300余位专家、学者、研究人员及行业代表参加。此次会议致力于促进数字技术与山区绿色发展之间的深度融合,探讨如何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山区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灾害防治等领域的能力。应主办方邀请,理加联合积极参加了第九届全国数字山地学术研讨会。会议期间,我司工作人员与来自各地的与会代表围绕实验设备在数字地球、智慧山地和绿色发展等领域的具体应用展开...
2024 - 11 - 14
参会时间:2024年11月26日主办方:中国科学院北京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站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先进计算与数字工程研究所协办方: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英国ASD公司美国Resonon公司加拿大ITRES公司美国Campbell公司01 会议背景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的背景下,2024年各国纷纷加快了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实施进程。中国在推动“双碳”战略过程中,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并在多个领域取得显著进展。然而,全球极端气候事件的频发也表明了当前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不确定性。因此,深入理解生态系统的碳源碳汇功能,利用多要素观测技术进行全面监测,已经成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天空地一体化观测技术,如SIF植被遥感、湍流涡动通量、多通道土壤呼吸和同位素观测等技术,在评估生态系统碳通量、揭示碳源碳汇动态及其驱动因素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推动生态系统多要素观测技术的发展,北京理加联...
关闭窗口】【打印
Copyright ©2018-2023 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安宁庄东路18号光华创业园5号楼(生产研发)
          光华创业园科研楼四层
电话:13910499761 13910499762 010-51292601
传真:010-82899770-8014
邮箱:info@li-ca.com
邮编:100085

 

地址:深圳市宝安区创业二路玖悦雅轩商业裙楼3层瑞思BEEPLUS 3029室 手机:13910499772

 


 


  • 您的姓名:
  • *
  • 公司名称:
  • *
  • 地址:
  • *
  • 电话:
  • *
  • 传真:
  • *
  • 电子邮箱:
  • *
  • 邮政编码:
  • *
  • 留言主题:
  • *
  • 详细说明:
  • *
在线留言
关注我们
  • 官方微信
  • 官方手机端
友情链接:
X
1

QQ设置

3

SKYPE 设置

4

阿里旺旺设置

等待加载动态数据...

等待加载动态数据...

5

电话号码管理

  • 010-51292601
6

二维码管理

等待加载动态数据...

等待加载动态数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