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

LICA United Technology Limited

服务热线: 13910499761 010-51292601
企业邮箱
理加动态
/
news
产品中心 / Product
产品特点: ECS 4024 是一款基于杜马斯方法的经典有机元素分析仪,用于同时测定CHNS-O元素。
产品特点: ECS 4010是一款基于杜马斯方法的有机元素分析仪器,用于同时测定CHNS-O元素。它代表了基于“闪速燃烧”/ 色谱分离的元素分析技术的演变。
产品特点: 动态气室法,测量土壤CO2通量的便携式测量系统
产品特点: ECS 8020 是基于杜马斯燃烧法的C-H-N-S-O元素分析仪。
产品特点: 300-TC是依锐思自主研发的无人机载遥感高光谱成像系统
产品特点: ECS 8024 是基于杜马斯燃烧法的专用碳氮元素分析仪。是专门用于土壤和类似样品中的碳和氮的测定。
产品特点: Pika SWIR 是一款适用于短波红外 (SWIR) 光谱范围(1000 – 2500 nm)的高光谱成像仪,适用于包括矿产勘探、制药检测、土壤表征和废物回收等方面的应用。
产品特点: ECS 8040 是基于杜马斯燃烧法的C-H-N-S-O 元素分析仪。
产品特点: 兼顾高光谱分辨率与低噪声,拥有更高的光谱分辨率和准确度。
产品特点:
产品特点:
产品特点: Bio-LIF高光谱荧光成像系统将激光诱导荧光(LIF)测量技术和高光谱成像技术进行了完美的结合
产品特点: 兼容扩展 如您所愿
产品特点: 快速、精确地测量土壤通量和测量室应用
产品特点: 减负手机代替笔记本
产品特点: 以便携式形式快速、准确地测量甲烷。
产品特点: 采用现场可部署和 AMLD 外形尺寸,对 NG 泄漏检测的多种用例进行快速、准确的测量。
产品特点: 可同时高精度测量CH4、CO2、 H2O三种温室气体
产品名称: Z-903分析仪
产品特点: 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个元素,只需几秒钟,在手持设备中。
产品名称: X-200 XRF 分析仪
产品特点: X-200 XRF 分析仪是高性能和极具吸引力的价格的完美结合。X-200 提供的速度和性能可媲美或优于其他品牌的高端分析仪。 它使用性能一流的 SDD,结合高度优化的 X 射线管和探测器几何结构。 由于速度和分析性能与轻便、小尺寸设计相结合,X-200 正迅速成为废料处理和无损检测的首选。 它适用于包括铝合金在内的所有合金系列。 对于地球化学应用,它提供了用于环境、探路者、勘探和采矿的元素套件。
产品名称: X-550 XRF 分析仪
产品特点: SciAps X-550 为手持式 XRF 设定了新的性能标准。 重 2.98 磅。 (1.3 千克),含电池,它是迄今为止最轻、最快、最清晰的 XRF 分析仪。 它具有体积小、速度快、精度高的特点 。
产品特点: 系统由有机碳氮测量模块、智能进样控制模块、碳同位素分析模块组成,可以自动测量土壤、植物等固态样品和液态样品中的碳氮元素及碳同位素情况。广泛应用于植物、土壤、水体等多种样品的碳氮研究。
产品特点: 提供更小的采样间隔(采样带宽),确保可以检出样品更细微的光谱特征。
产品特点: IRIS机载一体式激光雷达高光谱成像仪是IRIS自主研发的更高阶机载高光谱遥感解决方案。整合了真实高光谱和更高质量的正射校正,兼以地物立体形态信息与光谱信息联合分析平台,为用户提供高质量光谱遥感数据。
产品特点: 多点测量土壤CO2通量,可连接多达18个呼吸室,实现连续、长期土壤碳通量的监测
产品特点: 可同时连接2台ASD FieldSpec光谱仪,实现白板和数据的同步测量和收集。
产品特点: 采用动态气室法设计,广泛应用于测量土壤中CO2、CH4、N2O、CO等气体排放通量
产品特点: 一款采用气室法,便携式测量土壤CO2和CH4通量排放的测量系统
产品特点: 一款采用气室法,便携式测量土壤N2O和CO通量排放的测量系统
产品特点: LI-2100采用超低压真空蒸馏冷冻的原理,实现水分无分馏的提取。
产品特点: 适于测量各种固体与液体样品的光谱特征,实现无损鉴定物质成分含量。
产品特点: 操作简便,低杂散光,低失真,高信噪比、图像质量更优异。
产品特点: 重量更轻,性价比更高,广泛应用于台式、野外、工业和航拍系统。
产品特点: 重量轻,结构紧凑,性价比高,广泛应用于台式、野外、工业和航拍系统。
产品特点: 专利技术,快速、准确测量NO2、NOx/NO(可选)
产品特点: 操作简便,低杂散光,低失真,高信噪比、图像质量更优异。
产品特点: Pika IR-L 是一款覆盖近红外光谱范围(925-1700 nm)的线性扫描高光谱成像仪。该红外成像仪高速、轻便、性价比高。可与Resonon的台式、野外和机载系统联合使用、可借助软件开发工具包独立使用、也可集成到机器视觉系统中使用。
产品特点: 基于差分吸收光谱(DOAS)方法,多种痕量气体(NO2、SO2、O3、HCHO、HONO、H2O、BrO、OClO)平均浓度的测量
Product
产品中心 More
Case
安装案例 More
新闻资讯 / News More
公司新闻 +more
  • 浏览次数: 15
    更新日期: 2025 - June - 16
    怀着激动的心情,理加联合 2025 年中旅行,正式拉开帷幕! 上半年,我们携手跨越挑战,用智慧与汗水书写属于团队的精彩篇章。公司深知,每一份成绩背后,都凝聚着大家的付出与坚持。 年中旅游不仅是一场放松身心的治愈之旅,更是为了感谢员工们的辛勤付出、丰富员工文化生活、激发工作热情,希望借此让大家卸下疲惫,在山水之间重焕活力,以更饱满的状态迎接下半年的征程! 此次,我们的目的地是有着“十三朝古都”美誉的长安城 —— 西安,并将在那里与西安分公司的小伙伴们会合,一同探寻这座历史古城的魅力。 共赴西安,Let's go请问去西安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吃凉皮肉夹馍?还是看兵马俑?正确答案是:坐火车 本次旅途去程公司安排了一等软卧,美好的旅途,在上火车这一刻就已经开始了! 伴着火车哐当声,一夜摇晃而过。清晨阳光刚爬上车窗,“前方到达西安站”的广播声响起,同事们瞬间打起精神,西安我们来啦!肉夹馍我们来啦!羊肉泡馍我们来啦! 小伙伴们刚到西安办公室,就感受到来自西安办同事满满的热情与欢迎,仿佛回到了另一个“家”。一进新办公室,还没来得及环顾四周,就有人兴奋地喊:“回北京别叫我了!我要留在西安办公!”。办公室内崭新的电脑设备闪着高级灰的光泽;仓库货架整整齐齐,连螺丝钉都像在列队欢迎;实验室大面积落地窗将自然光引入,明亮通透,锃亮的操作台干净整洁,折射出团队对产品的用心与期待!大家一见面,话题立马切换到工作模式,不自觉就开始讨论起最近的项目进展和合作细节。可别急,先按下暂停键!今天,我们难得相聚一堂,就先把工作暂时搁一搁,把“玩”摆在C位。朋友们,现在是放飞自我、尽情撒欢的时间——嗨起来,好嘛!为了让大家充分感受长安的魅力,第一天下午我们特意留出了自由探索时间,不赶行程、不设路线,随心出发、随地打卡。小伙伴们三五成群,漫步在古城的街巷之间,感受着西安特有的历史厚重与烟火气。 有人在...
  • 浏览次数: 17
    更新日期: 2025 - June - 16
    6月3日至5日,2025年度遥感地面观测联盟年会在吉林省长春市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遥感应用协会定量遥感专业委员会、遥感地面观测联盟共同主办,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联合中国科学院长春净月潭遥感实验站承办。来自全国遥感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科研工作者及行业代表参加本次会议,围绕遥感地面观测技术发展、应用创新与未来规划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与交流。会议开幕式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净月潭遥感实验站站长李晓峰研究员主持。中国科学院科技基础能力局副局长苏奋振、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副所长李禄军致辞,为会议拉开序幕。定量遥感专委会主任、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柳钦火研究员受邀出席。会议期间,14个成员站汇报2024年工作并分享野外观测经验。与会代表围绕定量遥感组网观测与数据共享展开研讨,就2025年重点工作达成共识:推进共享网站建设、开展联合实验、制定观测规范、深化数据共享,助力联盟发展升级。理加联合有幸参加本次会议,总经理孙宝宇在会议上作出报告,他结合公司技术优势与实践经验,分享了几种光谱测量技术在遥感观测中的应用与实践,独到见解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此外理加联合还在现场设置展台,吸引了许多专家学者前来咨询。会议结束后,中国科学院野外台站主管领导带领参会代表实地考察净月潭站农安遥感真实性检验基地、净月遥感观测基地。此次年会搭建了学术与技术交流平台,对推动我国遥感观测技术创新、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理加联合通过参加本次会议拓展了新的研发思路,未来将继续致力于科技创新,在未来的研究和产品开发中更准确地把握市场需求和科技前沿,助力遥感事业的发展。
  • 浏览次数: 15
    更新日期: 2025 - June - 16
    “2025年滨海蓝碳科学与应用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滨海蓝碳观测研究联盟学术年会”于2025年5月26-29日在上海举行。本次会议以“深入研讨国际滨海蓝碳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打造国际一流蓝碳交流合作平台”为主题,吸引了来自海内外6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50余名专家学者、青年学子和企业代表参会。 会议特邀清华大学林光辉教授、挪威水科学研究院Richard Bellerby教授、马耳他大学Charles Galdies教授、英国圣安德鲁大学William Austin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杜金洲教授、土耳其中东技术大学Korhan Özkan教授、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王法明研究员等国际知名专家作大会报告,内容涵盖滨海蓝碳关键过程、碳汇机制、监测技术、科学与政策的衔接等前沿领域,为与会者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会议期间还设置了多个专题分论坛,涵盖了滨海蓝碳研究的多个关键领域,约40余名青年学者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这些分享不仅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更为滨海蓝碳领域注入了新活力。会议最后,参会代表们前往上海崇明岛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基地、崇明生态研究院和西沙湿地公园开展野外考察活动。通过实地观摩,与会学者对蓝碳监测和研究的野外场景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作为赞助商很荣幸的参加了本次盛会,会议期间,理加联合在会场设置展台,吸引了众多与会的科研人员、行业从业者驻足咨询,理加联合参会团队与多位专家学者围绕滨海蓝碳领域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在思想碰撞中收获颇丰、受益匪浅。 此次会议的举办,为国内外从事滨海蓝碳研究的科研人员、行业从业者等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对推动滨海蓝碳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促进相关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都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理加联合也将继续在生态仪器领域深耕,为蓝碳事业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持。
  • 浏览次数: 38
    更新日期: 2025 - May - 19
    5月8日至10日,由南京农业大学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权威机构主办的“2025国际智慧农业技术创新论坛”在南京农业大学滨江校区盛大召开。国内外230余家智慧农业领域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涉农企业单位1000余名代表参加活动。    本届论坛以“智慧农业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吸引了包括6位中外院士、30余位国家级科研机构负责人及百余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参与。农业农村部、江苏省教育厅、南京市政府及南京农业大学领导在开幕式致辞中多次强调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重要性,提出要通过技术突破与产业融合加速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本次论坛为期3天,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原院长唐华俊,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罗锡文,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周成虎,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李培武,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多伦多大学教授陈镜明分别围绕“农业发展千年之变与新时期农业发展战略”“我国智慧农业的研究进展”“精准农业遥感大数据应用研究”“智慧农业助力可持续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智能检测智慧监管展望”“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含量协同遥感反演的探索”作了主旨报告。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受邀参加本次盛会,作为专业的生态环境仪器供应商和技术服务商,理加联合在会场设立技术咨询展台,技术团队与国内外参会专家展开深入交流,详细介绍新仪器的应用和方法,讲解仪器操作技巧,赢得了与会老师的一致认可和青睐。本次会议的顺利召开为智慧农业发展提供了交流平台。理加联合借此机会,能够与业内专家学者面对面沟通,深度了解智慧农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沿理念,对公司产品研发提供有力帮助,未来理加联合也将更加注重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全...
  • 浏览次数: 45
    更新日期: 2025 - May - 15
    5月9日至10日,大气科学与气候变化领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观测技术规范培训会在河北雄安召开。会议旨在提升相关领域观测技术水平,促进科研数据规范化管理,来自全国的多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代表参与交流。本次培训会旨在宣讲大气科学与气候变化领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观测技术规范以及数据汇交方案,以规范国家野外站长期观测,促进数据汇聚与应用,提升联网观测研究和保障能力。会后,参会代表实地参观了固城站的业务观测场地、仪器设施、试验研究、示范服务和数据汇交系统,并结合技术规范与数据汇交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受邀参与此次会议。公司总经理孙宝宇作专题汇报,系统阐述了理加联合在大气科学观测设备研发、技术应用等方面见解。期间,理加联合技术团队与参会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探讨,对公司设备进行了全面解读,并针对专家提出的技术标准适配、数据兼容性等问题,结合行业规范与实践案例进行了详细解答。交流过程中,各方就观测设备的标准化、智能化发展方向达成诸多共识。此次参会对理加联合而言是极为宝贵的学习机会。在未来发展中,理加联合将以此次会议收获为指引,脚踏实地做好技术研发工作,持续改进产品性能、优化功能,尽己所能为大气科学与气候变化研究工作提供支持,为行业发展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 浏览次数: 26
    更新日期: 2025 - May - 15
    5 月 6 日至 9 日,由中国生态学学会高寒生态专业委员会、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山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国地理学会冰冻圈与可持续发展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海螺沟景区管理委员会共同主办,贡嘎山高山生态系统观测试验站等承办的 “山地多圈层变化与资源可持续利用学术研讨会” 在甘孜州磨西镇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多个单位的100余名研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陈发虎院士在致辞中强调深化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对国家生态安全格局、区域协调发展、国土空间治理的重要作用,希望加强对山地系统中气候、水文、地貌、生物、人类活动等多要素时空交叉耦合机制的理解,推动地理过程研究从定性认知向可计算的系统建模及面向未来的预测模拟发展。于贵瑞院士强调维持山地生态系统稳定性与促进山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关系,指出面对山地生态环境问题及复杂性,需推动生态学与地理学、气候科学、遥感技术、系统建模等多学科深度融合,制定科学有效的生态调控策略以服务山地可持续发展。苏奋振在讲话中表示,中国科学院科技基础能力局将从推动学科交叉创新、解决重大科学问题角度,优化野外观测研究网络布局与建设,促进科学观测实验数据深度挖掘和高效利用,推动野外台站观测研究能力提升及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为山地多圈层研究提供重要数据支撑。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团队在会议期间与多所科研机构专家深入研讨,系统吸收高寒山地生态观测前沿需求、设备适应性改进及多学科技术需求等专业知识。团队将以此为基础,优化产品设计,推动生态监测设备在山地复杂环境中的精准度与适用性提升,为山地科学研究提供更贴合需求的技术方案。随后技术团队与专家考察团前往贡嘎山高山生态系统观测试验站及海螺沟冰川核心区,实地调研观测需求。理加联合将持续关注山地科学研究的实际需求,以技术创新为支撑,深化与科研机构的协同合作。公司将持续优化产品性能,提升复杂环境下的数据采集精度与设备稳...
行业新闻 +more
  • 浏览次数: 85
    更新日期: 2024 - Nov - 14
    参会时间:2024年11月26日主办方:中国科学院北京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站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先进计算与数字工程研究所协办方: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英国ASD公司美国Resonon公司加拿大ITRES公司美国Campbell公司01 会议背景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的背景下,2024年各国纷纷加快了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实施进程。中国在推动“双碳”战略过程中,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并在多个领域取得显著进展。然而,全球极端气候事件的频发也表明了当前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不确定性。因此,深入理解生态系统的碳源碳汇功能,利用多要素观测技术进行全面监测,已经成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天空地一体化观测技术,如SIF植被遥感、湍流涡动通量、多通道土壤呼吸和同位素观测等技术,在评估生态系统碳通量、揭示碳源碳汇动态及其驱动因素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推动生态系统多要素观测技术的发展,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将于2024年11月26日举办“碳中和背景下生态系统多要素观测技术学术交流会”。此次会议将以线上形式进行,旨在汇聚国内外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技术应用。02 会议目的本次会议旨在面向广大科研人员,深入探讨碳中和背景下生态系统多要素观测技术的最新进展与应用。会议将涵盖以下方面:多要素观测技术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包括SIF植被遥感、湍流涡动通量、多通道土壤呼吸和同位素观测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其应用场景。碳源碳汇功能的前沿科学问题:关注2024年全球极端气候事件频发背景下,不同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多源数据融合与综合监测:探讨如何将不同观测技术的数据进行融合,建立全面的生态系统监测数据库,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技术在碳中和战略中的应用与前景:讨论技术在支持国家“双碳”目标中的应用潜力,分享典型案例与最佳实践。03 会议内容(1)生态系统碳源碳汇观测技术...
  • 浏览次数: 286
    更新日期: 2024 - Apr - 12
    会议时间:2024年4月19日参会方式:线上参会主办方:中山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协办方:英国ASD公司美国Resonon公司加拿大Itres公司01 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高光谱遥感技术已经成为遥感领域的前沿技术之一。相较于传统的多光谱遥感,高光谱遥感不仅可以捕捉到多光谱技术所无法观测到的光谱信息,而且可以为各个领域的研究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数据支持。目前,高光谱遥感技术在农业、环境、林业监测、土壤科学、水色遥感、大气科学、材料研究等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农业领域,高光谱遥感技术可以用于监测作物的生长情况、诊断病虫害、优化施肥方案等;在环境领域,可以用于监测水质、土壤污染、植被覆盖等;在大气科学领域,可以用于监测大气组成、空气质量等。这些应用展示了高光谱遥感技术在不同领域中的巨大潜力和价值。为了促进科研工作者对高光谱遥感技术及其研究进展的了解,并推动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拓宽高光谱遥感技术在各个研究领域的应用和发展,2024年高光谱测量技术及应用学术交流会将于4月19日举办。届时相关专家学者将分享他们在高光谱遥感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技术创新和应用案例,共同探讨高光谱遥感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和挑战。02 会议目的面向广大科研人员,开展以高光谱遥感基础理论、技术方法、数据分析和应用研究进展等多方面为主的技术交流和培训,以解决仪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仪器测量的精确度和准确度,促进和拓宽高光谱遥感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03 会议内容1)高光谱遥感技术前沿的科学问题2)高光谱技术的基础理论与方法3)高光谱技术的应用和最新研究进展4)高光谱和激光雷达相融合的最新技术及应用04 会议日程9:00~9:05致辞王天星 副院长中山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9:05~9:10致辞孙宝宇 总经理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9:10~9:50基于多...
  • 浏览次数: 114
    更新日期: 2023 - Sept - 6
    2023年8月29日,碳中和背景下生态系统多要素观测技术学术交流会在线上成功举办。来自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天津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北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等学校的近600名专家学者及业务人员参加了此次会议。8月29日9:00会议正式开始,首先,北京林业大学张宇清教授为会议致开幕词,表达了对理加联合和各位参会专家的感谢,以及对本次会议的期许。随之,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孙宝宇总经理为会议致开幕辞,欢迎前来参会的各位老师,并预祝本次研讨会圆满成功。在上午的报告中,北京林业大学周金星 教授、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周文君 副研究员、华福建师范大学巩晓颖 教授、美国Picarro公司严堇纾 应用科学家分别介绍了喀斯特区岩溶碳汇及其动态过程初探、云南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温室气体研究、气体交换和同位素联合测定在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CRDS激光光谱技术在大气科学与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在下午的报告中,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肖薇 教授、海南大学胡中民 教授、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郑宁 应用科学家、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高添 研究员、西安理工大学李鹏 教授、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孙宝宇 总经理分别就长三角典型水体温室气体通量和蒸发研究进展、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变异特征与驱动机制、涡动通量研究最新进展及生态系统多要素观测方法简介、基于科尔塔群的复杂地形下森林碳通量监测研究(初步进展)、陕西生态系统固碳能力评估与监测关键技术、生态系统碳源碳汇立体监测方案及实践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地介绍。注:高添老师和李鹏老师的研究内容尚未发表,PPT内容及视频录屏暂不分享本次交流会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采用线上直播形式,各位老师通过共享屏幕、语音及文字对话等方式,进行报告分享和问题答疑,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此次线上会议还有直播抽奖环节,共...
  • 浏览次数: 95
    更新日期: 2023 - Aug - 22
    碳中和背景下生态系统多要素观测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时间:2023年8月29日参会方式:线上承办单位主办方: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南岩溶石漠化治理国家创新联盟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协办方:‍‍北京林业大学林业生态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美国Picarro公司01 背景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在过去几十年一直扮演着重要的碳汇角色,巩固和增强生态系统碳汇是我国“双碳”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之一。但目前对于不同生态系统的碳源汇功能、量级、分布、动态和驱动因素的认识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这就对生态系统碳通量的准确观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基于单一方法的观测通常存在着观测要素单一和尺度单一等问题,且可能受到方法本身的局限性和误差的影响而建立多方法的立体联合观测,如将SIF遥感、涡度相关法、箱式法和通量梯度法、同位素观测技术等观测方法相结合。一方面,各方法之间可以相互验证,提高观测数据的代表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各方法之间又可以相互补充,可用来建立多源、多尺度、多要素的综合监测数据集。进而,可以更全面和综合地评估生态系统碳通量,更深入地理解和认识生态系统碳源汇功能,更有效地制定减排增汇策略,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为了推动生态系统多要素观测技术的发展,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拟定于2023年8月29日召开“碳中和背景下生态系统多要素观测技术学术交流会”,此次交流会将以线上的形式进行。02 会议目的面向广大科研人员,开展“碳中和”背景下生态系统SIF、湍流涡动通量、土壤温室气体通量和相关同位素通量等要素的观测方法、基础理论、数据分析和应用研究进展等方面的技术交流和培训,促进不同学科领域学者间的交流,提升野外生态台站的综合观测技术水平。03 会议内容1)生态系统碳源汇观测技术的基础理论与方法2)生态系统碳源汇观测技术的前沿科学问题3)生态系统碳源汇观测技术的应用与研究进展04 会议日程碳中和背景下生态系统多要素...
  • 浏览次数: 79
    更新日期: 2023 - Aug - 14
    碳中和背景下生态系统多要素观测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时间:2023年8月29日参会方式:线上承办单位主办方: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南岩溶石漠化治理国家创新联盟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协办方:北京林业大学林业生态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美国Picarro公司01 背景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在过去几十年一直扮演着重要的碳汇角色,巩固和增强生态系统碳汇是我国“双碳”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之一。但目前对于不同生态系统的碳源汇功能、量级、分布、动态和驱动因素的认识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这就对生态系统碳通量的准确观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基于单一方法的观测通常存在着观测要素单一和尺度单一等问题,且可能受到方法本身的局限性和误差的影响而建立多方法的立体联合观测,如将SIF遥感、涡度相关法、箱式法和通量梯度法、同位素观测技术等观测方法相结合。一方面,各方法之间可以相互验证,提高观测数据的代表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各方法之间又可以相互补充,可用来建立多源、多尺度、多要素的综合监测数据集。进而,可以更全面和综合地评估生态系统碳通量,更深入地理解和认识生态系统碳源汇功能,更有效地制定减排增汇策略,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为了推动生态系统多要素观测技术的发展,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拟定于2023年8月29日召开“碳中和背景下生态系统多要素观测技术学术交流会”,此次交流会将以线上的形式进行。02 会议目的面向广大科研人员,开展“碳中和”背景下生态系统SIF、湍流涡动通量、土壤温室气体通量和相关同位素通量等要素的观测方法、基础理论、数据分析和应用研究进展等方面的技术交流和培训,促进不同学科领域学者间的交流,提升野外生态台站的综合观测技术水平。03 会议内容1)生态系统碳源汇观测技术的基础理论与方法2)生态系统碳源汇观测技术的前沿科学问题3)生态系统碳源汇观测技术的应用与研究进展04 会议日程碳中和背景下生态系统多要素观测...
  • 浏览次数: 62
    更新日期: 2023 - Aug - 4
    碳中和背景下生态系统多要素观测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时间:2023年8月29日参会方式:线上承办单位主办方: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南岩溶石漠化治理国家创新联盟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协办方:北京林业大学林业生态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美国Picarro公司01 背景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在过去几十年一直扮演着重要的碳汇角色,巩固和增强生态系统碳汇是我国“双碳”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之一。但目前对于不同生态系统的碳源汇功能、量级、分布、动态和驱动因素的认识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这就对生态系统碳通量的准确观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基于单一方法的观测通常存在着观测要素单一和尺度单一等问题,且可能受到方法本身的局限性和误差的影响而建立多方法的立体联合观测,如将SIF遥感、涡度相关法、箱式法和通量梯度法、同位素观测技术等观测方法相结合。一方面,各方法之间可以相互验证,提高观测数据的代表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各方法之间又可以相互补充,可用来建立多源、多尺度、多要素的综合监测数据集。进而,可以更全面和综合地评估生态系统碳通量,更深入地理解和认识生态系统碳源汇功能,更有效地制定减排增汇策略,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为了推动生态系统多要素观测技术的发展,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拟定于2023年8月29日召开“碳中和背景下生态系统多要素观测技术学术交流会”,此次交流会将以线上的形式进行。02 会议目的面向广大科研人员,开展“碳中和”背景下生态系统SIF、湍流涡动通量、土壤温室气体通量和相关同位素通量等要素的观测方法、基础理论、数据分析和应用研究进展等方面的技术交流和培训,促进不同学科领域学者间的交流,提升野外生态台站的综合观测技术水平。03 会议内容1)生态系统碳源汇观测技术的基础理论与方法2)生态系统碳源汇观测技术的前沿科学问题3)生态系统碳源汇观测技术的应用与研究进展04 会议日程会议特邀专家与报告信息,将于第...
<
  • 怀着激动的心情,理加联合 2025 年中旅行,正式拉开帷幕! 上半年,我们携手跨越挑战,用智慧与汗水书写属于团队的精彩篇章。公司深知,每一份成绩背后,都凝聚着大家的付出与坚持。 年中旅游不仅是一场放松身心的治愈之旅,更是为了感谢员工们的辛勤付出、丰富员工文化生活、激发工作热情,希望借此让大家卸下疲惫,在山水之间重焕活力,以更饱满的状态迎接下半年的征程! 此次,我们的目的地是有着“十三朝古都”美誉的长安城 —— 西安,并将在那里与西安分公司的小伙伴们会合,一同探寻这座历史古城的魅力。 共赴西安,Let's go请问去西安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吃凉皮肉夹馍?还是看兵马俑?正确答案是:坐火车 本次旅途去程公司安排了一等软卧,美好的旅途,在上火车这一刻就已经开始了! 伴着火车哐当声,一夜摇晃而过。清晨阳光刚爬上车窗,“前方到达西安站”的广播声响起,同事们瞬间打起精神,西安我们来啦!肉夹馍我们来啦!羊肉泡馍我们来啦! 小伙伴们刚到西安办公室,就感受到来自西安办同事满满的热情与欢迎,仿佛回到了另一个“家”。一进新办公室,还没来得及环顾四周,就有人兴奋地喊:“回北京别叫我了!我要留在西安办公!”。办公室内崭新的电脑设备闪着高级灰的光泽;仓库货架整整齐齐,连螺丝钉都像在列队欢迎;实验室大面积落地窗将自然光引入,明亮通透,锃亮的操作台干净整洁,折射出团队对产品的用心与期待!大家一见面,话题立马切换到工作模式,不自觉就开始讨论起最近的项目进展和合作细节。可别急,先按下暂停键!今天,我们难得相聚一堂,就先把工作暂时搁一搁,把“玩”摆在C位。朋友们,现在是放飞自我、尽情撒欢的时间——嗨起来,好嘛!为了让大家充分感受长安的魅力,第一天下午我们特意留出了自由探索时间,不赶行程、不设路线,随心出发、随地打卡。小伙伴们三五成群,漫步在古城的街巷之间,感受着西安特有的历史厚重与烟火气。 有人在...
  • 6月3日至5日,2025年度遥感地面观测联盟年会在吉林省长春市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遥感应用协会定量遥感专业委员会、遥感地面观测联盟共同主办,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联合中国科学院长春净月潭遥感实验站承办。来自全国遥感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科研工作者及行业代表参加本次会议,围绕遥感地面观测技术发展、应用创新与未来规划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与交流。会议开幕式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净月潭遥感实验站站长李晓峰研究员主持。中国科学院科技基础能力局副局长苏奋振、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副所长李禄军致辞,为会议拉开序幕。定量遥感专委会主任、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柳钦火研究员受邀出席。会议期间,14个成员站汇报2024年工作并分享野外观测经验。与会代表围绕定量遥感组网观测与数据共享展开研讨,就2025年重点工作达成共识:推进共享网站建设、开展联合实验、制定观测规范、深化数据共享,助力联盟发展升级。理加联合有幸参加本次会议,总经理孙宝宇在会议上作出报告,他结合公司技术优势与实践经验,分享了几种光谱测量技术在遥感观测中的应用与实践,独到见解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此外理加联合还在现场设置展台,吸引了许多专家学者前来咨询。会议结束后,中国科学院野外台站主管领导带领参会代表实地考察净月潭站农安遥感真实性检验基地、净月遥感观测基地。此次年会搭建了学术与技术交流平台,对推动我国遥感观测技术创新、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理加联合通过参加本次会议拓展了新的研发思路,未来将继续致力于科技创新,在未来的研究和产品开发中更准确地把握市场需求和科技前沿,助力遥感事业的发展。
  • “2025年滨海蓝碳科学与应用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滨海蓝碳观测研究联盟学术年会”于2025年5月26-29日在上海举行。本次会议以“深入研讨国际滨海蓝碳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打造国际一流蓝碳交流合作平台”为主题,吸引了来自海内外6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50余名专家学者、青年学子和企业代表参会。 会议特邀清华大学林光辉教授、挪威水科学研究院Richard Bellerby教授、马耳他大学Charles Galdies教授、英国圣安德鲁大学William Austin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杜金洲教授、土耳其中东技术大学Korhan Özkan教授、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王法明研究员等国际知名专家作大会报告,内容涵盖滨海蓝碳关键过程、碳汇机制、监测技术、科学与政策的衔接等前沿领域,为与会者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会议期间还设置了多个专题分论坛,涵盖了滨海蓝碳研究的多个关键领域,约40余名青年学者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这些分享不仅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更为滨海蓝碳领域注入了新活力。会议最后,参会代表们前往上海崇明岛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基地、崇明生态研究院和西沙湿地公园开展野外考察活动。通过实地观摩,与会学者对蓝碳监测和研究的野外场景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作为赞助商很荣幸的参加了本次盛会,会议期间,理加联合在会场设置展台,吸引了众多与会的科研人员、行业从业者驻足咨询,理加联合参会团队与多位专家学者围绕滨海蓝碳领域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在思想碰撞中收获颇丰、受益匪浅。 此次会议的举办,为国内外从事滨海蓝碳研究的科研人员、行业从业者等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对推动滨海蓝碳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促进相关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都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理加联合也将继续在生态仪器领域深耕,为蓝碳事业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持。
>
  /   More
Copyright ©2018-2023 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安宁庄东路18号光华创业园5号楼(生产研发)
          光华创业园科研楼四层
电话:13910499761 13910124070  010-51292601
传真:010-82899770-8014
邮箱:info@li-ca.com
邮编:100085

 



 


 


  • 您的姓名:
  • *
  • 公司名称:
  • *
  • 地址:
  • *
  • 电话:
  • *
  • 传真:
  • *
  • 电子邮箱:
  • *
  • 邮政编码:
  • *
  • 留言主题:
  • *
  • 详细说明:
  • *
在线留言
关注我们
  • 官方微信
  • 官方手机端
友情链接:
X
1

QQ设置

3

SKYPE 设置

4

阿里旺旺设置

等待加载动态数据...

等待加载动态数据...

5

电话号码管理

  • 010-51292601
6

二维码管理

等待加载动态数据...

等待加载动态数据...

展开
进入手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