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6至8日,第二十六届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研讨会在浙江省杭州市顺利举办,该会议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办,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等单位共同联办。本次研讨会邀请了两院院士和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减污降碳协同增效,PM2.5 和臭氧污染协同控制,区域联防联控和重污染天气应急应对等内容作特邀主旨报告。同时,设置22个分会场,百余位专家学者、产业界代表代表围绕着“十四五”减污降碳协同增效、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联防联控等最新研究成果,当前政策的解读,前沿技术及成功案例作出报告、分享经验。应主办方邀请,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理加联合)参加了会议的重点行业大气污染治理案例及大气环境监测新技术、新产品、新仪器成果展览展示活动,在会场设立了产品与技术咨询展台,以海报形式展示了理加联合在大气环境监测方面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并为前来咨询的用户作了详细的产品和技术讲解,获得了参会专家学者的一致认可和赞誉。此次研讨会对大气环境污染防治相关的研究和进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并对大气环境监测新技术、新产品、新仪器成果进行了展览,推动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发布时间:
2022
-
11
-
22
浏览次数:35
2022年10月29至30日,第六届高光谱成像技术及应用研讨会在上海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遥感信息与图像分析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等单位共同承办。由王建宇院士,顾逸东院士和江碧涛院士担任大会主席。本次会议采取了线上与线下同步的模式,参会代表400余人。本次会议报告主要分为支撑技术、应用方向和热点方向三个大方向,大会主旨报告有5篇,包括刘文清院士——大气痕量成分探测的光谱学技术;江碧涛院士——大数据时代天基遥感信息处理与应用思考;舒嵘研究员——基于火星表面环境模拟平台(MarSDEEP)的LIBS探测与分析;龚威教授——对地观测高光谱激光雷达成像技术及其应用;虞益挺教授——MEMS光功能芯片及其光谱成像应用。大会报告内容详实,专家们高屋建瓴地总结了高光谱技术的最新进展,并展望应用成果与前景。另外,大会设置了四个平行分会场交流了10个分议题。应主办方邀请,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理加联合)在会场设立了展台,展出了高光谱相关的产品及产品信息,并提供了技术咨询,为用户详细介绍了产品的最新应用以及操作技巧,赢得了广泛好评。会议开展期间,学者们围绕高光谱成像技术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加强了高光谱成像技术的交流与发展,总结了其最新进展,推进了我国光谱成像技术领域成果展示。作为专业的光谱产品供应商和技术服务商,从2017年开始...
发布时间:
2022
-
11
-
22
浏览次数:67
2022年9月22日至25日,第18届中美碳联盟年会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举行,该会议由中美碳联盟(US-China Carbon Consortium,USCCC)和中国地质大学主办,国家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办。本届年会采取线上的方式,累计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讲座70余场,线上总参与人数超过4000人。会议围绕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背景下碳、氮、能量和水循环的记录、观测与模拟,及其对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响应等主题展开了丰富多彩的交流与讨论。本届中美碳联盟年会设置了4个分会场,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澳大利亚CSIRO、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30多位学者,围绕会议主题,专家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出发,对全球碳、氮、水循环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深入探讨。应主办方邀请,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理加联合)参与了此次会议,胡勇博博士作“激光技术在碳循环监测中的应用”报告,主要介绍了Picarro温室气体分析仪、同位素分析仪和应用,郑宁博士作“生态系统碳源碳汇立体监测方案及实践”报告,并以视频形式展示了相关产品,与国内外的学者们进行了积极的学术交流。本界年会的成功召开,为行业内的人提供了一个开放合作的学...
发布时间:
2022
-
11
-
22
浏览次数:48
能够提供精准数据监测且适用性良好的仪器是辅助科研实验的基石。为验证和保障除尘器排出的气体符合国家空气质量标准,需对含尘气体颗粒物粒径分布及浓度进行在线检测,四川某高校化学工程学院的科研团队在《稀释技术在高湿气溶胶颗粒浓度检测中的应用》研究项目中,选择了Palas®光散射法气溶胶粒径谱仪等多款仪器用于实验检测。得益于Palas®仪器检测得到的气溶胶中颗粒物的数量浓度及粒径分布等可靠数据,该高校科研团队在此次课题研究中完成了多项研究成果。Palas®测量方案该高校是全国重点大学,其化学工程学院建立了从化工基础研究到工程应用转化,从化工工艺开发到化工设备设计的一体化科研体系。该科研团队在实验项目进入筹备阶段后,通过奥地利维也纳技术大学教授的推荐接触到了Palas®。在对Palas®仪器性能进行细致的了解之后,确定采用Palas® RBG 2000粉尘发生器、VKL 10气溶胶稀释器,以及Welas® Digital 2000光散射法气溶胶粒径谱仪等作为实验的检测仪器。基于光散射检测装置测量原理,采用稀释与加热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了高湿气溶胶颗粒物浓度在线检测系统,该科研团队实现了对含尘气体的排放浓度及粒径分布的在线检测。通过Palas®粒径谱仪、粉尘发生器和稀释系统等多款仪器,分别将干燥、自然吸湿状态的Pural...
发布时间:
2022
-
11
-
01
浏览次数:21
在空气滤清器性能试验装置中多分散相气溶胶发生器是不可或缺的。为了测试空气滤清器的计数效率,需要均匀、稳定的浓度及粒径分布可控的多分散相气溶胶,因而有必要分析气溶胶的制备及其影响因素。一直以来,Palas®致力于为高效科研项目和团队提供精准稳定的气溶胶表征设备。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的林忠平教授在《空气滤清器性能试验台气溶胶特性》项目中,选择了Palas® Promo® 2000气溶胶粒径谱仪。Promo® 2000凭借其独特的粒径测量范围宽、通道多、浓度上限高等特点,为同济大学研究团队提供技术助力。高校科研团队的选择同济大学是中国的国立大学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经过115年的发展,同济大学已经成为一所特色鲜明、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大学,综合实力位居国内高校前列。林教授此次的科研项目是针对空气滤清器性能试验台气溶胶特性的实验研究。在该实验项目中根据《道路车辆-乘驾室用空气滤清器》的相关要求。针对一种新型多分散相气溶胶发生喷嘴,采用Palas® Promo® 2000气溶胶粒径谱仪,进行雾化效果对比实验。探讨了压缩空气与喷雾溶液之间的气液比、喷雾溶液的动力粘度、表面张力等物理性质以及压缩空气的压力、速度、密度等参数对发生气溶胶浓度、粒径分布及其分散度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计算...
发布时间:
2022
-
09
-
20
浏览次数:63
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全力支持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实施的“极限化违禁词”相关规定,已竭力规避使用相关“违禁词”(如:最佳、顶级)等极限化词汇,并已开始对之前发布的信息开展排查修改工作,恳请各监督部门及各位同行给予一定的修正时间,若有修改遗漏,请联系我们进行更改、删除或解释,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在此,理加联合郑重声明,本网站所有极限词、绝对性用词失效,不作为产品描述及公司介绍的依据。 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2020年4月22日
发布时间:
2022
-
09
-
19
浏览次数:331
2022年9月6日,碳中和背景下生态系统碳源碳汇观测技术与学术交流会在线上成功举办。来自哥本哈根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林科院、中国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四川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学校的1000余位专家学者及业务人员参加了此次会议,各平台访问次数达10000余次。9月6日8:30会议正式开始,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孙宝宇总经理为会议致开幕辞,孙总简要介绍了此次会议的基本情况,欢迎前来参会的各位老师,在教师节及中秋即将来临之际,祝此次参会的专家学者节日安康,并预祝本次研讨会圆满成功。在上午的报告中,福建师范大学陈镜明 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周广胜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温学发 研究员、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郑宁 博士、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孙宝宇 总经理分别介绍了碳中和对植被遥感的挑战、陆地碳源汇的观测、模拟与展望、生态系统碳通量观测技术和方法的原理及应用、碳监测系统的数据综汇管理方案、生态系统碳源碳汇立体监测方案及实践等方面的研究。在下午的报告中,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秦晓波 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孔维栋 研究员、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胡勇博 博士、北京大...
发布时间:
2022
-
09
-
16
浏览次数:85
2022年8月26-29日,由中国生态学学会主办,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承办,贵州省生态学会、贵阳学院协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生态学大会在贵阳成功举办。大会开幕式由学会副理事长任海研究员主持,学会理事长欧阳志云研究员、贵州大学副校长吴攀教授、贵州师范大学副校长乙引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欧阳志云理事长表示本届大会以“生态科学新使命:碳中和与生态建设”为主题,邀请了一批高层次院士专家进行交流研讨,是中国生态学学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举措。未来学会将继续紧扣“四个面向”,围绕提升组织凝聚力、学术引领力、社会公信力、国际影响力,建品牌、强组织、育人才、促开放,不断提升“四服务”效能,加快构建联系广泛、布局科学、服务精准、充满活力的中国特色科技社团发展新格局,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贡献积极力量。贵州大学副校长吴攀、贵州师范大学副校长乙引回顾了各自校生态学科的建设成就,表达了承办单位的热忱欢迎。大会开幕式上颁发了第二届马世骏生态科学成就奖、第七届中国生态学学会青年科技奖,举行了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科普教育基地授牌仪式以及学会主办国际期刊Ecosystem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EHS)签约Science合作刊物仪式。大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行。大会设置了1个特邀主题报告会、50个专题分会场和1个专...
发布时间:
2022
-
09
-
14
浏览次数:61
港口的游轮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尤其是对于生活在附近的人们来说更容易影响到身体健康。为了准确检测当地的空气质量情况,位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市选择了市场验证良好的解决方案:Palas®测量设备。第一台 Fidas® Smart 100 已安装在斯德哥尔摩港,后续还会逐步增加设备安装密度,进行连续监测。依托于Palas®精确的测量数据,空气中无形的威胁变得可见。Fidas® Smart同时可用于对现场空气质量做出可靠的记录和展现,并在必要时帮助斯德哥尔摩当局采取适当的对策。斯德哥尔摩市的挑战和解决方案斯德哥尔摩是瑞典的首都和第一大城市,同时也是瑞典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和主要港口所在地。斯德哥尔摩市位于瑞典东海岸,濒临波罗的海和梅拉伦湖入海处。每年约有 300 艘船舶抵达斯德哥尔摩,乘客超过 500,000 人。斯德哥尔摩共有四个邮轮港口码头,其中城市花园泊位是大型游轮的主要停泊地。2022 年初,斯德哥尔摩港务局决定调查城市花园泊位游轮的排放量。这些船只在至少 24 小时停留期间无法连接到电网,必须通过船上的柴油发电机自行发电。因此,斯德哥尔摩市要求在 5 月中旬至 9 月底期间进行测量,并有可能延长其测量时间。同时,在建筑物屋顶上安装仪器会涉及到安装时的安全问题。除了设备能够达到精确的监测结果外,尺寸小、重量轻也是选择设备时需要考虑的重要...
发布时间:
2022
-
09
-
07
浏览次数:27
碳中和背景下生态系统碳源碳汇观测技术与学术交流会第二轮通知理加云学堂(第十三期)会议时间:2022年9月6日(星期二)参会方式:网络线上直播01 会议背景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全球性挑战。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对人类的影响也日益严重。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碳达峰”和“碳中和”于2021年两会上被提出,并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我国应对气候变暖的国际行动的一部分。减排(减少CO2排放)和增汇(增加CO2吸收)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两条根本途径,生态系统作为自然界的主要碳汇,增强其碳汇功能对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但不同生态系统的碳源、碳汇功能、量级、分布、动态和驱动因素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这就对生态系统碳通量的准确观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SIF植被遥感、湍流涡动通量和多通道土壤呼吸等为代表的天空地一体化碳源、碳汇监测技术,可以为生态系统碳通量监测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撑,同时有助于更好地开展长时序动态监测,建立多源、多尺度、多要素的综合监测数据集,推进我们对不同生态系统碳源汇功能的认识。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将于2022年9月6日以网络直播的形式召开“碳中和背景下生态系统碳源碳汇观测技术与学术交流会”。02 会议目的面向广大科研人员,开展“碳中和”背景下生态系统SIF植被遥感、湍流涡动通量、多通道土壤呼吸等监测技术以及数据综汇及管理的基础理论、技术方法、数...
发布时间:
2022
-
09
-
01
浏览次数: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