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惊蛰”节气,这表明地下冬眠的小动物开始出土活动了。这个时节也预示着南京已进入仲春,是桃花红、李花白、鸟儿高飞的时节,尽管昨日南京城出现了“倒春寒”天气,但阻挡不了万物复苏的步伐,不过,“倒春寒”的威力会让一些体弱的动植物面临生存危机。 牛首山上林蛙出洞 青蛙、蚯蚓等很多动物,一到冬天便不吃不喝地冬眠了,这便是“入蛰”。等到天气渐暖,春回大地,它们也开始苏醒。昨天,南京紫金山志愿者大队刘光华老人在牛首山上就看到了出洞的林蛙。与青蛙不同的是,眼前的这只林蛙通体发红。刘老告诉记者,林蛙也有冬眠的习性,而他见过的林蛙一般有两种颜色,一种就是前面说到的红色,另一种则是长着黑色条纹的。记者了解到,其实,为了躲避天敌,林蛙也有保护色。入洞冬眠后,如果洞岩或者土壤呈棕红色,它们的体色自然随之变成棕红色。“不过,到了夏天它们又将恢复到外界土壤的土黄色。” 仲春时节,大自然用自己的方式迎春。在南京城墙边、中山植物园随处可见绽放的二月兰。心形的绿色叶片、鲜黄色的花蕊、淡紫色的小花儿灵动地飘逸,袅袅娜娜,煞是惹人怜爱。南京人也会亲昵地叫它为诸葛菜,因为它的嫩芽可是不少人口中的美食。由于在农历二月前后开始开花,故称二月兰。花多为蓝紫色,也有少数是开白色小花的。和蒲公英一样,这种小花儿可以自己传播,足迹可遍布每个角落。 紫金山道蜈蚣漫步 在惊蛰前后出来活动筋骨的还不止林蛙,就连“五毒”之一的...
发布时间:
2018
-
04
-
28
浏览次数:66